线上服务咨询
刀耕火种 匠心独运----清水县博物馆开展“藏书印章刻制”学生教材现场教学活动
发表时间:2024-10-26
文章来源:admin
浏览次数:
博物馆是一座沉浸式的知识殿堂。为让博物馆及文物资源走进学校,让课堂“活”起来,10月23日,清水县博物馆携手清水五中,将学生课堂搬进博物馆,组织60余名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出心裁的现场教学活动。
此次现场教学活动根据八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《方寸钤记——藏书印》内容策划,以“刀耕火种 匠心独运”为主题,通过学生在展厅实地参观、课件讲解、印章刻制等环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篆刻这一书法、章法、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,由课本走进实物、走入实践。
在教学活动中,讲解员组织学生们有序的参观学习了我馆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,带领他们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物质资源开始,一起探寻熠熠生辉的国之重器玉璧玉琮、精妙绝伦的先秦金箔饰片、庄严肃穆的北魏铜佛造像……不仅完成了从“博物”到“博悟”的转变,也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,让他们对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。
在青少年活动室,社教人员通过PPT为学生们系统讲解了藏书印章的演变历程和制作工艺,整场活动设置了互动竞答环节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们学在博物馆、乐在博物馆、爱上博物馆。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印章刻制环节,篆书入印,先将文字从右到左排列,字的结构、位置和笔画的粗细按印面大小进行规划,后将印稿设计在透明度较好的纸上,翻过纸侧依照“反稿”用铅笔摹写上石,再用毛笔复写一遍,而后再选择合适的刀法进行刻制,刻好后均匀将印泥蘸满印面,钤盖于纸上。这样一方属于自己的印章便制作完成。
中国的篆刻文字,始于殷的甲骨文、周的钟鼎文和秦的刻石等。凡是在金铜玉石上雕刻的文字统称“金石”,其字体多为篆书,故称篆刻,篆刻也叫治印,或叫刻印章,是中国镌刻印章的统称。藏书印始于唐代,后经历代的沿革与发展,传承至今。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或收藏印,指藏书者(或书籍拥有者)专门钤于所藏图书、字画之上的印章,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情趣的一种印迹。
教育需要实践,成长需要体验。清水县博物馆将继续深化“馆校合作”,探索更多的馆校合作教育模式,增强文物活化利用,建立深度合作关系。挖掘优秀的博物馆资源,加强课程融合,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,积极组织博物馆公益活动、亲子活动和研学活动,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,坚定文化自信,增强民族自豪感,让博物馆课程和文化点亮学生的未来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成人成才。
此次现场教学活动根据八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三课《方寸钤记——藏书印》内容策划,以“刀耕火种 匠心独运”为主题,通过学生在展厅实地参观、课件讲解、印章刻制等环节让学生近距离了解篆刻这一书法、章法、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,由课本走进实物、走入实践。
在教学活动中,讲解员组织学生们有序的参观学习了我馆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,带领他们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物质资源开始,一起探寻熠熠生辉的国之重器玉璧玉琮、精妙绝伦的先秦金箔饰片、庄严肃穆的北魏铜佛造像……不仅完成了从“博物”到“博悟”的转变,也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,让他们对家乡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刻的感受。
在青少年活动室,社教人员通过PPT为学生们系统讲解了藏书印章的演变历程和制作工艺,整场活动设置了互动竞答环节,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让学生们学在博物馆、乐在博物馆、爱上博物馆。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是印章刻制环节,篆书入印,先将文字从右到左排列,字的结构、位置和笔画的粗细按印面大小进行规划,后将印稿设计在透明度较好的纸上,翻过纸侧依照“反稿”用铅笔摹写上石,再用毛笔复写一遍,而后再选择合适的刀法进行刻制,刻好后均匀将印泥蘸满印面,钤盖于纸上。这样一方属于自己的印章便制作完成。
中国的篆刻文字,始于殷的甲骨文、周的钟鼎文和秦的刻石等。凡是在金铜玉石上雕刻的文字统称“金石”,其字体多为篆书,故称篆刻,篆刻也叫治印,或叫刻印章,是中国镌刻印章的统称。藏书印始于唐代,后经历代的沿革与发展,传承至今。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或收藏印,指藏书者(或书籍拥有者)专门钤于所藏图书、字画之上的印章,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情趣的一种印迹。
教育需要实践,成长需要体验。清水县博物馆将继续深化“馆校合作”,探索更多的馆校合作教育模式,增强文物活化利用,建立深度合作关系。挖掘优秀的博物馆资源,加强课程融合,在课程体系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,积极组织博物馆公益活动、亲子活动和研学活动,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,坚定文化自信,增强民族自豪感,让博物馆课程和文化点亮学生的未来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,成人成才。